我国大学生军训工作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对军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军训管理体系不合理、军训经费投入不足、军训教学力量薄弱、军训内容单一、对军训教官的培训有待加强、军训成果未能得到有效巩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军训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如何使大学生军训工作健康发展,再上台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自1985年开始试点以来,我国大学生军训工作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意见的通知》的下发,标志着大学生军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军训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如何使大学生军训工作健康发展,再上台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虽然各高校对学生军训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但多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未能从根本上切实重视军训工作,未能从国家安全、民族振兴以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充分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意义。对大学生开展军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大学生军训是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高等学校进行以军训为主要方式的国防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国防观念、高度的爱国热情,而且可以通过大学生的军训带动提高全社会的国防意识。此外,高技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需要有大批的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后备力量,军训工作对大学生国防意识、军人作风、吃苦精神、纪律观念的培养和基本军事技能的训练,也是培养国防建设人才、培养预备役军官和储备高素质后备兵员的一项战略举措。
(二)军训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军训可以使大学生学到人民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质,增强组织纪律性,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对军队与教育行政部门在学生军训工作中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使得高校与军队在学生军训工作中的联系是非正规性的,目前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学生军训由军队总部安排部队承训外,绝大多数高校需要自己联系部队,由于学校与部队的联系是非正规性的,使得学校军训工作正常开展受承训部队自身训练任务的制约,当时间上发生冲突时,学校的军训工作就难以保证。
(二)目前各高校的军训工作管理体系主要是由学校一名副书记挂帅,武装部和学生处牵头,以基层院系学生工作队伍为主开展军训工作,即军训工作由学生管理部门主抓实施,显然这样的军训管理体系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存在不协调。由于军训已经被列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2001年4月28日《国防教育法》颁布后,军事训练应列为普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就应该由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按照教学规律统一纳入教学计划,参与负责军训教学工作全过程,并进行教学管理、检查和考核。只有把军训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对训练科目、理论教学进行考核,军训工作才能引起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促进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军训工作在高校教学中的正常化、系统化、规范化。
我国在《兵役法》、《国防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学生军训工作提出了要求,但这些法律法规文件只是从宏观上作了要求,缺少具体的操作规范,可操作性欠缺,军训经费保障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规范。各高校对军训工作的经费投入没有完全按照专业课程的建设经费进行投入,如课程建设费、教师讲课费、师资建设费等一般都未按比例进行投入。由于经费的不到位,造成各高校的军训工作一般都是在保证基本训练的情况下低水平运转,教学内容除队形、队列的常规训练外,其他科目无法正常安排,同时也使得参与军训教学的教师和教官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
虽然《国防教育法》中已明确规定将军事训练列为普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但目前我国除少数试点高校外,大多数高校都还没有成立相应的军事教研室,没有独立的军事课教学师资队伍,这就致使各高校对军训工作没有专门的教案,对军训的教学规律缺乏深入研究,没有按照其他专业课程那样进行规范化的建设,教学上只能采取临时拿来就用的办法,缺乏长期的持续性。另外,军训的教学力量主要是从当地驻军单位聘请,尽管部队一般都能够给与大力支持,但由于部队训练任务繁重,在配合协调上仍出现诸多不便。更为严重的是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受训学生逐年增加,而部队战备训练、执行任务繁重,难以提供更多的人员保证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学生多、教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军训的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军事理论思想等内容,二是与军事相关的知识技能,三是基础军事课。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军训内容长期停留在一些基础课目的训练和体验军营生活上,与中学生的受训内容几乎毫无区别,训练内容单一重复,水平较低,缺乏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分类训练,例如医学专业与战场急救相结合,计算机专业与数字化作战相结合等,简单地把军训看成是短期效应的分列式表演、歌咏比赛、内务评比,忽视了军训应当是开展国防教育、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尤其是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的教育流于形式或被干脆取消,从目前全国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仅以一两次集中上大课讲解为主,缺少系统性、连贯性。 同时,虽然军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各高校也对军训设定了相应的学分,但由于军训缺少实际内容,使得在实际执行当中子虚乌有,只要参加了军训,所有的学生均可以取得相应学分,使得考核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教官是新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任教师,其素质的高低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训练积极性以及今后的大学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官的素质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之外,还应当在师德、教书育人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率。目前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从当地驻军单位聘请教官开展军训教学,驻军单位也都是在保证自身训练、执勤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挑选优秀官兵帮助地方院校开展军训工作,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地方院校军训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驻军单位和高校普遍缺乏对参训官兵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部分教官对军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楚、不到位,未能将军训工作与党的教育事业联系起来,缺乏责任心,对军训工作敷衍了事,部分教官自身素质不高,语言粗俗、行为散漫,尤其是有些教官刻意地在军训过程中与学生发展恋爱关系,不仅违反部队的纪律,也对大学新生在恋爱观问题上造成错误导向,严重影响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高校对新生入学后集中时间的军训工作普遍比较重视,但对军训结束后如何保持军训成果缺乏应有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措施保障,使得通过短期集中军训取得的成果在军训结束后很快就丢失殆尽。大多数学生在军训过程中对自身的要求非常严格,从精神风貌、组织纪律,到言行举止、宿舍卫生等方面都努力向教官学习,这种通过强效化教育所收到的成效,由于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巩固,往往很快就消失掉了。军训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如释重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精神风貌、组织纪律、内务整理等方面很快出现下滑,被子不叠,宿舍脏、乱、差等现象很快就表现出来,与军训期间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